本节主要介绍了雷达终端显示器中A显、PPI显以及计算机图像显示的原理。
雷达终端显示器的基本概念
1.显示器的主要类型
距离显示器

- 显示斜距坐标
 - 振幅表示目标回波强弱
 - 一维显示器
 
平面位置显示器(PPI)

- 二维显示器$(R,\alpha)$
 - 通过亮度判断回波的强弱
 
高度显示器

情况显示器

2.对显示器的要求
- 根据任务选择类型
 - 参数选择
 对比度:$对比度=\frac{图像亮度-背景亮度}{背景亮度}\times100%$
重显频率
A显的原理
1.静电偏转示波管

2.相关参数
- 偏转灵敏度$S_x(cm/V)$
 - 锯齿电压幅度$V_x(V)$
 - 扫描线长$l(cm)$
 - 量程$R_m(km)$
 - 标尺系数$m(km/cm)$
 - 正程时间$T(ms)$
 - 锯齿波斜率$k(V/ms)$
 - 单位刻度距离$\Delta R(km)$
 - 刻度周期$T’(ms)$
 - 刻度频率$f(kHz)$
 
3.参数关系
- $S_x(cm/V)$的大小取决于静电偏转示波管
 - $l=S_xV_x$
 - $l=\frac{R_m}{m}$
 - $R_m=\frac{CT}{2}=150T$
 - $k=\frac{V_x}{T}$
 - $\Delta R=\frac{CT’}{2}=150T’$
 - $f=\frac{1}{T’}$
 
PPI显示器
1.特点
- 距离扫掠:光点从中心沿半径向外扫掠
 - 方位扫掠:距离扫掠于天线同步旋转
 
2.动圈式P显
距离扫掠:磁偏转
- 偏转灵敏度$S_r(cm/V)$
 - 锯齿电流幅度$I_r(V)$
 - 扫描线长$l(cm)$
 - 量程$R_m(km)$
 - 标尺系数$m(km/cm)$
 - 正程时间$T(ms)$
 
方位扫掠:偏转线圈(流动着锯齿电流的线圈)随天线同步旋转
3.定圈式P显
距离扫掠与动圈式相同
方位扫掠

计算机图像显示
1.计算机图形显示系统
- 系统组成:
- 计算机
 - 显示内容
 - 信号处理、检测
 
 - 分类:
- 随机扫描: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产生
 - 光栅扫描:一行一行(或列)扫描像素
 
 
2.字符产生器
随机扫描字符产生器

点阵法

线段法

光栅扫描字符产生器:按一定规律扫描全部,字符产生无先后顺序
3.矢量产生器
矢量要素
- 起始值$(x_m,y_m)$
 - 终点值$(x_{m+1},y_{m+1})$
 
规则
- $x_m,y_m,\Delta x_m=x_{m+1}-x_m,\Delta y_m=y_{m+1}-y_m$均为整数
 - 限定画完一个矢量的总时间T
 - 尽可能均匀增加$(\Delta x_m,\Delta y_m)$个增值脉冲
 
系统组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