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雷达原理之目标距离测量

本节主要介绍了雷达目标距离测量的两种方式:脉冲法与调频法。

脉冲法测距

1.基本原理

  • 目标到雷达的距离的计算公式为$R=\frac{1}{2}Ct_R$,时间$t_R$就是回波相对于发射信号的延迟,因此,目标距离测量就是要精确测量延迟时间$t_R$

  • 有两种定义回波到达时间$t_R$的方法:一种是以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作为它的到达时刻;另一种是以回波脉冲的中心(或最大值) 作为它的到达时刻

  • 回波脉冲中心估计

    image-20221117231223154

2.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

  • $\because R=\frac{1}{2}Ct_R,\therefore dR=\frac12Cdt_R+\frac12t_RdC=\frac12Cdt_R+\frac RCdC$

  • 时间差的影响:$d{t_R}\downarrow,d{R}\downarrow$

  • 传播速度变化的影响:$\frac{dR}R\propto \frac{dC}C$

  • 大气折射的影响

  • 测读方法误差

3.距离分辨率

  • 距离分辨率$\Delta R$是指同一方向上两个大小相等点目标之间的最小可区分距离
    $$
    \Delta R=\frac12C(\tau+\frac d{V_n})
    $$

    $$
    其中,d:光电直径(m);V_n:扫掠速度(m/s)
    $$

  • 通常希望距离分辨率$\Delta R$越小越好,但$\Delta R\downarrow,\Rightarrow\tau\downarrow,\Rightarrow R_{max}\downarrow$,故存在距离分辨力和最大作用距离的矛盾问题

  •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:发射脉冲压缩波形,比如线性调频信号,接收时对回波进行匹配滤波

    image-20221117234512550
    • 采用-4dB的点的宽度来表示辛克函数的宽度,此时对应的时间为$\frac1B$
    • 则脉压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为:$\Delta R=\frac12C\cdot\frac1B$
    • 线性调频信号的带宽:$B=\mu\tau$
    • 故线性调频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后距离分辨率为:$\Delta R=\frac C{2\mu\tau}$
    • 对于普通雷达,$τ$增大,$ΔR$增大; 对于线性调频信号,$τ$增大,$ΔR$减小
    • 匹配滤波对于普通雷达而言,可以达到输出信噪比最大的作用;对于脉压雷达,还可以提高距离分辨力

4.最大无模糊测距范围

  • 最小测距范围:$R_{min}=\frac12C(\tau+t_0),其中t_0为收发开关的转换时间$

  • 最大无模糊作用距离:$R_{max}=\frac12CT_r$,其出现原因是最大距离大于脉冲重复周期$T_r$,不能确定距离跨越了几个$T_r$周期

  • 雷达探测目标,首先应该考虑达到最大作用距离,这时$T_r$就确定下来了。再来考虑是否满足最大无模糊距离。如果不满足,就需要解模糊
    $$
    R=\frac12Ct_R=\frac12C(mT_r+t_r);0\le t_r<T_r
    $$

    • $R$:目标到雷达的距离

    • $m$:假设跨了$m$个周期

    • $t_r$:回波离它最近主波之间的时间差

5.距离模糊的判决方法(重频参差(两重频))

image-20230917160314632 image-20230917160245645
  • $t_1,t_2$是发射脉冲1和发射脉冲2接收到的回波与最近的发射脉冲之间的时间差,应满足如下条件
    $$
    0\le t_1\le T_{r1}
    $$

    $$
    0\le t_2\le T_{r2}
    $$

    • 两种PRF下发射的脉冲数目互斥,如选取:$f_{r1} = N\cdot f_{rd}、f_{r2}=(N+1)\cdot f_{rd}$
    • 在一个期望的脉冲重复周期(PRI)内,两种发射信号的回波仅在一个时延位置上重合,这就是真正的目标位置
  • 设$n_1,n_2$为两组发射脉冲的跨周期数

  • 则当两发射信号的回波在同一个时刻重合时,有:
    $$
    t_R=t_1+n1\frac1{f_{r1}}=t_2+n_2\frac1{f_{r2}}
    $$

  • 两种发射信号的回波仅在一个时延位置上重合,这就是真正的目标位置(因为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,无论脉冲重复频率怎么变,同一时间发出的脉冲,回波到达雷达的时间是相等的)

  • $f_{r1},f_{r2}$可以看成一个基础频率$f_r$上的倍频,有:
    $$
    f_{r1}=(N+a)f_r
    $$

    $$
    f_{r2}=Nf_r
    $$

  • 通常取$a=1$(图中$N=4$),则有:
    $$
    \frac{f_{r1}}{f_{r2}}=\frac{N+1}{N}
    $$

  • 当$a=1$时,$n_1,n_2$的关系有两种可能,即$n_1=n_2$和$n_1=n_2+1$:

    • 当$n_1=n_2(t_1>t_2)$时,可得:
      $$
      t_R=\frac{t_1f_{r1}-t_2f_{r2}}{f_{r1}-f_{r2}}
      $$

    • 当$n_1=n_2+1(t_1<t_2)$时,可得:
      $$
      t_R=\frac{t_1f_{r1}-t_2f_{r2}+1}{f_{r1}-f_{r2}}
      $$

  • 重频参差的最大模糊距离
    $$
    R_{max}=\frac12c(T_{r1}和T_{r2}的最小公倍数)
    $$

  • 重频参差并没有消除距离模糊的问题,而是将最大模糊距离扩大了


调频法测距(三角形波调制测距)

  • 发射频率按周期性三角波形的规律变化:

    image-20221118111033034
  • 正程

    • 发射频率:$f(t)=f_0+\mu t$,其对应的发射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:$S_t(t)=Acos(2\pi f_0t+\pi\mu t^2)$

    • 则接收信号的时域表示:
      $$
      S_r(t)=kS_t(t-t_r)=kAcos(2\pi f_0(t-\frac{2(R_0-v_tt)}{C})+\pi\mu(t-\frac{2(R_0-v_tt)}{C})^2)
      $$

      • $v_t$: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径向速度
      • $R_0$:目标到雷达的初始距离
    • $S_r(t)$对时间求导,可以得到接收信号的频率$f_r$:
      $$
      f_r=f_0+\frac{2v_t}{\lambda}+\mu(t-\frac{2R_0}{C})(1+\frac{2v_t}{C})
      $$

      • 由于多普勒频率$f_d=\frac{2v_t}{\lambda}$,$C>>v$
      • 则:

      $$
      f_r=f_0+f_d+\mu(t-\frac{2R_0}C)
      $$

  • 逆程

    • 发射频率:$f_t=f_0-\mu t$

    • 与正程推理相同,则可得到接收频率$f_r$:
      $$
      f_r=f_0-\mu(t-\frac{2R_0}C)+f_d
      $$

  • 则物体无运动,忽略$f_d$,有:

    image-20221118112818465
  • 求差频的平均值:

    • 正程频率差$f_{b^+}$:
      $$
      f_{b^+}=f_t-f_r=\frac{2\mu R_0}{C}-f_d
      $$

    • 负程频率差$f_{b^-}$:
      $$
      f_{b^-}=f_r-f_t=\frac{2\mu R_0}{C}+f_d
      $$

    • 频率计测得的差频的平均值$F_{bav}$:
      $$
      F_{bav}=\frac{f_{b^+}+f_{b^-}}{2}=\frac{2\mu R_0}C
      $$

    • 则:
      $$
      R_0=\frac{CF_{bav}}{2\mu}
      $$


Reference

欢迎来到ssy的世界